很多家长遇到孩子咳嗽了,最担心的就是肺炎。
近期小鲤鱼平台医生和顾问们也频繁遇到被诊断是肺炎的孩子,隔着电话我们都能感觉到宝妈那份担心和焦虑,真的是有点闻肺色变了。
肺炎到底是个什么玩意儿?
为什么孩子容易得肺炎?
肺炎是不是真的那么可怕?
下面小鲤鱼就和大家聊聊应该如何正确认识和应对肺炎。
为什么这么多孩子得肺炎?
要搞清楚这个问题,还得先了解孩子的呼吸系统的特点。
呼吸体统包括呼吸道和肺。呼吸道又包括鼻腔、咽喉、气管、支气管。
呼吸系统的作用就是:呼出二氧化碳,吸进氧气,完成人体的新陈代谢。
呼吸道可以再区分为上呼吸道和下呼吸道。鼻腔到咽喉位,属于上呼吸道。我们平时说的感冒,就是上呼吸道感染。
从咽喉再往下就是下呼吸道,包括气管、和各级支气管。
孩子生下来,各个器官,各项功能发育都是不完善的,呼吸系统也是这样。
那么婴幼儿的呼吸系统和成人比较起来,差在哪呢?
1、 鼻腔缺少鼻毛,阻挡作用差
您观察一下孩子的小鼻孔,会发现宝宝的鼻腔里面几乎没有鼻毛,或者只有很少的鼻毛。空气中遍布灰尘、细菌、病毒,鼻毛能够起到初步的阻挡作用,婴幼儿由于缺少鼻毛,这些病原体就容易直接被宝宝吸进去,导致出现继发感染。
2、 会厌发育不完善
婴儿的会厌软骨还没有长好,神经的调节也不成熟,不能像成人那样把气管完全挡住,吃奶的时候容易把奶给吸进呼吸道。
而且宝宝通过咳嗽把异物排出来的机制也没发育好,不能通过及时、剧烈持续的咳嗽,把气管里的东西给咳出来,就容易被吸到肺部,导致继发感染,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吸入性肺炎。
3、 呼吸道短
有一部分肺炎是继发于感冒。感冒绝大多数是属于病毒性的,大家都知道没有抗病毒的药,只能靠免疫力杀死病毒。但是从病毒侵入,到人体产生免疫反应,到产生出足够杀死病毒的抗体,通常需要几天的时间。
感染一开始是在上呼吸道,然后会顺着呼吸道往下蔓延。婴幼儿呼吸道要比成人短很多,加上免疫系统发育不成熟,抵抗力差,被感染后产生足够抗体需要的时间更长。上呼吸道感染后,在没有产生足够的抗体前,就容易继发下呼吸道感染,继而导致肺炎。
肺炎到底是个什么鬼?
顾名思义,感染的部位是在肺部。肺炎指终末气道、肺泡和肺间质的炎症。
下呼吸道包括气管和支气管,这个支气管就像一棵树,有20多级分支。
有时候家长会问,医生给我们家孩子诊断的是支气管肺炎,到底是支气管炎还是肺炎啊?其实呢,支气管肺炎就是肺炎的一种,也是婴幼儿最常见的肺炎类型。
这是支气管树的示意图,绝大多数的支气管都分布在肺里面,是组成肺的一部分。如果感染部位是在支气管的终末端,也就是我们说的肺炎。
怎么才能避免感冒发展成肺炎?
经常会有家长在平台咨询这个问题,但从严格意义上讲,没有什么有效的手段。
因为绝大多数的感染是病毒导致,需要通过孩子自己的免疫系统,产生抗体来对抗病毒。
其次就得看个体的免疫力,而孩子基本上免疫力都是比较差的,所以说孩子尤其是婴幼儿,就是容易感染肺炎。
不过也有一部分肺炎可以通过疫苗来预防,包括7价、13价、23价肺炎疫苗,也包括其他的如HIB,流感疫苗等。接种后能有效预防此类病原体感染导致的肺炎。
肺炎的孩子都有什么表现呢?
发热
大多数肺炎是感染导致,比较常见的是病毒、细菌、支原体。既然是感染,多数肺炎的孩子都会伴随发热,尤其是高热,而且体温很难控制住,容易反复,持续时间长。
肺炎会导致发热,但是发热不代表肺炎,更不能说发热会烧成肺炎。
咳嗽、有痰
由于感染部位深,整个呼吸道内的渗出物大量增多,可以理解为我们所说的痰液。
咳嗽是呼吸道受到刺激,排除异物的排异反应。这些痰就是异物,它不断的刺激呼吸道,就会引起孩子频繁的咳嗽。而婴幼儿的排痰机制没发育好,咳不出来,就会非常难受。
宝宝得了肺炎,呼吸道分泌物会比较多。由于宝宝呼吸道短,呼气的时候气体快速的带着这些分泌物“吹出去”,表现出来就是“吐泡泡”。
不过,由于小宝宝自主吞咽能力没有形成,有了口水不能及时咽下去,或者是漾奶、吐奶这些消化道的液体,也会表现出吐泡泡。
另外小月龄的宝宝,由于神经中枢发育不完善,有时候即使得了肺炎,也不表现出明显的咳嗽。所以看到新生儿出现吐泡泡的情况,需要引起重视,但吐泡泡绝对不代表肺炎。
还是要按照小鲤鱼之前教大家的,要看吃奶、精神状态、呼吸频率这些,不要一看到吐泡泡就心惊肉跳。
呼吸急促
有一些新生儿吸入性肺炎的宝宝,既没有发热,也没有频发的咳嗽。但是他们通常都会出现呼吸急促的症状。
肺炎最影响宝宝的是呼吸,也就是影响血液氧气和二氧化碳的交换。对此宝宝最直接的表现就是呼吸急促,通过加快、加深呼吸来增加氧气的吸入量。
所以
呼吸急促是小儿肺炎的典型表现!
呼吸急促是小儿肺炎的典型表现!
呼吸急促是小儿肺炎的典型表现!
给各位家长的建议是,如果宝宝在平稳状态下,呼吸频率(一呼一吸算一次)超过以下指标,就可以认为是呼吸急促,应该立即带孩子去医院就诊。如果伴随发热、咳嗽这些症状,高度怀疑已经发展成为肺炎。即便没有这些症状,也需要找医生,排除是异物吸入或者其他原因。
0~3月龄 ≥ 55次/分钟
3~12月龄 ≥ 50次/分钟
>1岁 ≥ 40次/分钟
孩子出现了呼吸急促的表现,往往提示感染的程度已经相对比较严重了,这个时候如果通过加快呼吸频率还是不能够改善的话,缺氧的症状就会表现出来,可能会导致昏迷或更严重的问题。对于家长来说,只要发现宝宝呼吸急促及时去正规医院处理,就能够避免出现严重问题。
小鲤鱼反复强调过,孩子不会装病,如果孩子不舒服,肯定会表现出来。家长如果发现孩子变得和平时不一样了,精神状态变差,那肯定有问题。
自己判断不清楚,可以找小鲤鱼顾问帮您判断,或者马上带孩子去医院看医生。
孩子得了肺炎应该怎么治
至于肺炎如何治疗,这不是咱们家长需要掌握的知识,不过既然有家长关心,那咱们就最常见的问题,简单聊聊。
1、 肺炎是不是都得输液?
并不。静脉输液治疗药物吸收好,浓度高,起效快,但并不是说肺炎都需要输液。肺炎只是一个疾病的诊断名称,只是叫肺炎而已,代表感染的部位在呼吸系统的最深处,导致严重问题的风险高,但并不代表严重程度。
轻度的肺炎表现可能比一次重症感冒要更轻微,病程更短。如果孩子一般情况良好,能够正常进食、饮水,口服药物即可。
2、 肺炎是不是必须使用抗生素(消炎药)?
并不。抗生素也叫抗菌素,只是对抗细菌、支原体这些病原体导致的感染,对于病毒感染无效。而婴幼儿肺炎中,有很大一部分是由于病毒感染导致,病毒感染导致的肺炎当然也就没有必要使用抗生素了。
对于细菌、支原体感染导致的肺炎,就必须在医生指导下,足量、足日的使用抗生素,抗菌治疗。
3、 肺炎是不是必须得住院治疗?
并不。对于大宝宝来说,如果只是轻微肺炎,一般情况良好,您在家用药观察没有任何问题。
但是婴幼儿免疫系统发育不成熟,一旦感染肺炎,病情的变化会非常快,如果出现一些紧急情况,自己在家很难处理,建议就诊。
所以如果确诊了肺炎,医生建议住院,又能住的上院,最好是遵医嘱住院观察治疗,能够把风险进一步降低。前提还是要去靠谱的医院。
4、 雾化可以一直做吗,副作用大不大?
雾化吸入是对于病毒感染导致的小儿肺炎最有效的缓解手段,注意是缓解手段而不是治疗手段。全世界都没有有效的抗病毒药物,对于病毒感染的治疗,就是缓解症状,防止出现并发症。
雾化治疗属于局部用药,虽然常用激素成分,但是会被吸收到血液中的量微乎其微,几乎可以忽略,就更谈不上什么副作用了。只要孩子没有过敏反应,药物剂量合适,不过量使用即可。
5、 如何缓解肺炎宝宝咳嗽?
肺炎之所以咳嗽频繁,是因为呼吸道内痰太多了,刺激导致孩子不停的咳嗽。孩子不会咳痰,痰出不来所以才会一直咳嗽。
而这些痰液是病毒、细菌感染导致的,是脏东西。通过咳嗽是把这些东西排出来后,咳嗽自然就会减少。
所以重点不是止咳,而是在医生指导下口服稀释痰液的药物,并进行雾化帮助宝宝尽量排出痰液才是最合理的手段。
6、 如何护理肺炎的宝宝?
小月龄的宝宝,尽量避免呛奶,避免因再吸入液体导致肺炎加重。补充液体避免脱水。温湿度、衣物控制合适,避免着凉的同时还得避免受热出汗,导致消耗增多。对症处理体温,该吃药吃药,该雾化雾化。
剩下的就是——看精神状态,数呼吸频率,如果精神状态越来越差,呼吸急促,或者孩子出现脱水的表现,就需要马上带孩子再去医院。
如果出现口唇青紫,面色苍白,呼吸困难,嗜睡昏迷就需要马上带孩子去急诊或拨打急救电话。
肺炎是不是真的那么可怕?
看了以上介绍,貌似肺炎即难以预防,很多时候还要靠宝宝弱小的抵抗力来应对,有些家长可能更担心了。
其实大可不必。
肺炎没有我们想象的那么可怕。婴幼儿的肺炎临床治愈率非常高,也不会给孩子带来什么后遗症。
只要您掌握一些常识,知道孩子生病的时候怎么观察,孩子出现呼吸道症状、咳嗽的时候,能够辨识清楚轻重缓急,该去医院时及时就医,出现严重风险的可能性极小。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