知识 > 专家观点 正文
首页 > 知识 > 专家观点 正文

佝偻病的症状

韩彤妍 北京大学第三医院

佝偻病的症状

韩彤妍 副主任医师 北京大学第三医院 儿科

【专家解读】佝偻病初期症状多为神经兴奋性增高的表现,如易激惹、烦闹、多汗刺激头皮而摇头等。活动期症状头型变成“方颅”,出现佝偻病串珠,严重者,在手腕、足踝部亦可形成钝圆形环状隆起,称手、足镯。

韩彤妍 副主任医师

北京大学第三医院 儿科

擅长: 新生儿疾病和儿童保健,儿童营养等

简介: 医学博士,中华医学会儿科学分会第十五届委员会青年委员会委员,2003年在英国伦敦大学获得营养学硕士学位。2005年,在叶鸿瑁教授指导下获得北京大学医学博士学位,专业方向是新生儿和儿童保健。

多见于婴幼儿,特别是3~18月龄。主要表现为生长最快部位的骨骼改变,并可影响肌肉发育及神经兴奋性的改变,年龄不同,临床表现不同。本病在临床上可分期如下:

初期(早期)
见于6个月以内,特别是3个月以内小婴儿。多为神经兴奋性增高的表现,如易激惹、烦闹、多汗刺激头皮而摇头等。此期常无骨骼病变,骨骼X线可正常,或钙化带稍模糊;血清25-OH-D3下降,PTH升高,血钙下降,血磷降低,碱性磷酸酶正常或稍高。

活动期(激期)
当病情继续加重,出现PTH功能亢进和钙、磷代谢失常的典型骨骼改变。6月龄以内婴儿佝偻病以颅骨改变为主,前囟边缘软,颅骨薄,轻按有“乒乓球”样感觉。6月龄以后,骨缝周围亦可有乒乓球样感觉,但额骨和顶骨中心部分常常逐渐增厚,至7~8个月时,头型变成“方颅”,头围也较正常增大。

  1. 骨骺端因骨样组织堆积而膨大,沿肋骨方向于肋骨与肋软骨交界处可触及圆形隆起,从上至下如串珠样突起,以第 7~10肋骨最明显,称佝偻病串珠;
  2. 严重者,在手腕、足踝部亦可形成钝圆形环状隆起,称手、足镯。
  3. 1岁左右的小儿可见到胸骨和邻近的软骨向前突起,形成“鸡胸样”畸形;
  4. 严重佝偻病小儿胸廓的下缘形成一水平凹陷,即肋膈沟或郝氏沟。

患儿会坐与站立后,因韧带松弛可致脊柱畸形。由于骨质软化与肌肉关节松弛,1岁后,开始站立与行走后双下肢负重,可出现股骨、胫骨、腓骨弯曲,形成严重膝内翻(“O”形)或膝外翻(“X”形)样下肢畸形。可能因为严重低血磷,使肌肉糖代谢障碍,使全身肌肉松弛,肌张力降低和肌力减弱。

此期血生化除血清钙稍低外,其余指标改变更加显著。X线显示长骨钙化带消失,干骺端呈毛刷样、杯口状改变;骨质稀疏,骨皮质变薄;可有骨干弯曲畸形或青枝骨折,骨折可无临床症状。

恢复期
以上任何期经治疗或日光照射后,临床症状和体征逐渐减轻或消失。血钙、磷逐渐恢复正常,碱性磷酸酶约需1~2月降至正常水平。治疗2~3周后骨骼X线改变有所改善,出现不规则的钙化线,以后钙化带致密增厚,逐渐恢复正常。

后遗症期
多见于2岁以后的儿童。因婴幼儿期严重佝偻病,残留不同程度的骨骼畸形。无任何临床症状,血生化正常,X线检查骨骼干骺端病变消失。

分享至
相关文章
看过本文的用户还看了
文章搜索

热门文章

关注宝宝 成长测评

知名三甲儿科医生推荐

科学记录成长,随时咨询专家

客户端下载

Copyright 2013-2015 凡鱼创想. All Rights Reserved
京ICP备13035987号 京卫网审[2014]第0226号